打印

[科幻]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0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电影: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导演 西奥.安杰罗普洛斯 / Theo Angelopoulos
主要演员 哈维.凯特尔 / Harvey Keitel Maia Morgenstern
厄兰.约瑟夫森 / Erland Josephson Thanassis Vengos
Dora Volanaki Yorgos Michalakopoulos
剧情: 美籍希腊导演A先生寻找一部神秘电影胶片的旅程,他为了寻找一些失散的电影胶片而穿越巴尔干地区,那些影片是该地区电影界先驱MANAKIA兄弟的作品。或许是命中注定,一路上它与几个女人有了感人的肺腑际遇。影片中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景象,穿越被战争撕裂的东欧地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博爱和怜悯之心描述了巴尔干半岛有待解决的问题。
  配合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特别拍摄的艺术电影,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美国明星哈维.基特尔主演。描述流亡美国多年的希腊导演回故国放映他备受争议的一部影片,而他的真正目的是寻找一部失落多年、据说是曼拿卡兄弟在电影艺术萌芽初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透过主角追寻电影的过程,导演用真实、虚幻交错的手法对巴尔干岛诸国的复杂历史和分裂现状作出各种反省,最后在遭受战火摧残的塞拉耶佛找到了答案。在这部政治性甚浓的作品电影中,安氏擅长的长镜头运用仍然教人眼亮,主题方面的讨论是否能引人共鸣则见仁见智。
荣获199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第一次在一个小县城看完这部片子时快接近凌晨3点。西奥·安哲罗普鲁斯导演在这部长达177分钟的作品上花费的气力不亚于去写一部巨著。
简称 A的希腊裔美国导演回到故乡放映自己颇有争议的电影,其实他是借此机会寻找希腊电影先驱亚纳基斯和米尔图斯兄弟游历包括今天的希腊、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等国家在内的巴尔干地区期间拍摄的三盘胶片。A 沿着亚纳基斯兄弟当年拍摄的路线开始了穿越饱受内战蹂躏的巴尔干地区的寻找之旅。
在这次漫长曲折的旅程中,导演借助A 的目光让观众目睹了像不规则的黑点一样撒在白茫茫雪原上的难民,目睹了二战时期苏联的坦克和士兵(通过时空错位手法),目睹了政治变迁对大家族三次新年聚会的干扰(用同样的闪回幻觉),目睹了拆卸一个伟人巨雕并用驳船从多瑙河上缓缓运送下来的过程,目睹了坦克、废墟、炮弹、逃亡的人、燃烧的军车,目睹了种族清洗战争给萨拉热窝带来的巨大灾难。导演把逼真的动荡不安和苦难推到我们面前。这样恐怖的环境并没有阻止人们坚韧地生存下去,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南斯拉夫人民想到了在雾中娱乐,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向任何移动物体开枪的枪手才会停止射击。人民过上正常生活的惟一避难所竟然是黑暗和雾气提供的遮掩。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中幸存者的坚韧让人刻骨铭心,让人难以对这样的生活一眨不眨地注视。
安哲罗普鲁斯在穿越巴尔干的理性探寻之旅中涉及到一组主题:流放与回归、历史的教训、对祖国和母亲的确认、作为艺术和社会记录的电影的价值、从政治巨变到错位的民族主义以及巴尔干地区随之而来的骚乱等等,他试图通过A甘愿冒生命危险穿越战争区寻找三盘老胶片这样的生命之旅,来唤回良知的苏醒,寻找丧失已久的质朴,寻找一个应对国家和人民四分五裂局面的精神的解毒剂,寻找建立在破碎的世界之上的共同的精神基础,揭示世界的可悲的自我毁灭和绝不放弃这种生命之旅的个体所怀的希望,以此呼唤和平,消除盲目的仇恨。导演以当下时间为框架,把我们和主人公推入到孕育巴尔干现实的黑暗的深处,沉重地再现了巴尔干半岛喧嚣的历史。
摄影几近完美,充满了挽歌式的画面和场景,很多场景是在雨雾和遭受轰炸而没有人烟的建筑中拍摄的,其技术足以支持和匹配主题的沉重份量。黑色的衣服,不绝如缕忧郁的提琴声,幽暗的色调和寥寥无几的对白强化了压抑的氛围,即便视觉上令人愉悦的画面传达出来的信息也让人精神上感到窒息,但这种压抑的氛围显得很硬朗。有两个场面摄影的运用最为经典:两个示威团体在黑暗中相冲突的时候,一群人打着雨伞,另一群人拿着火炬,双方无声而固执地凝视着,摄影蕴含的力量得到最有力的释放。另一个场面是拆卸列宁的白色巨雕以及放在多瑙河的船上运送的过程,特写拍摄长达7分多钟。人们在河岸凝望着驳船上的巨雕,在胸前划着十字,似乎缓缓地忧伤地告别一个时代的结束,让人联想到即使在历史上声位显赫的人物也会被湮没和遗忘。
男主人公长久地在火车上、城镇空静的街头、河流的码头沉重地徘徊和行走,动作缓慢,对表演的追求精益求精,独白或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风格产生出一种不停地诅咒和孤独地祈祷般的效果。但是,由于节奏太缓慢,这部作品被人批评为一出宏大而乏味的史诗。
罗马尼亚优秀演员玛雅·莫格斯特一人扮演了A在旅途中先后邂逅的三位女性:电影资料保管员,感人而又深受精神创伤的塞族寡妇,生活在战时萨拉热窝恐怖小镇中的犹太女子,作为情人、向导和缪斯女神的三位女性在A精神重生的历程中起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玛雅 ·莫格斯特一个人扮演三个不同角色强化了一种回荡全片的生死循环的旋律。
西奥·安哲罗普鲁斯这部形式上严谨、视觉上准确、感觉上大气的作品堪与卓越的大师之作相媲美。
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了十年,这段著名的旅程被后世反复叨念,逾几千年而不绝,因为人类喜欢远行,目的无外乎探索和征服,这差不多就是他们自认为生存意义的全部,在远行和漂泊中,他们被自己的执著感动,诚如电影中的尼克所言,上帝先是创造了旅行,然后才是疑虑和乡愁,英雄史诗就是这么来的,奥德修斯游遍众神的居所,大约是人类最早自己记述的命运之旅,探索的旅程就从那里开始了,试图发现未知,发现生命的终极,使这种旅行具有了朝拜的意义,玄奘远赴西域,或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横穿美洲大陆,都因此而显得波澜壮阔,我想这是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命名这部电影的原因。
  
  作为有着耀眼民族标签的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给我的印象是非常非常深湛的功力,其深度令我非常遗憾地肯定了,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可以被称作电影大师的人,差太远了。他的叙事是缓慢的,从容甚至有些拖沓,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些张力,灵感闪亮在所有的情节之中,看不见聪明而能感觉到智慧,最关键的,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真诚;他善于使用意象,好像是一位诗人,例如在影片开始时那艘蓝色的三桅船,如此忧郁地漂浮在爱琴海平静的洋面上,即可入诗亦可入画,玛纳吉斯—这位希腊电影的先驱,一直矗立在摄影机旁,一直看着帆船进入取景框,然后倒毙,而我们这部电影的主角A先生,从右侧走入画面,知道了玛纳吉斯兄弟还有三卷胶片未曾被世人发掘,于是决定去寻找。其实那已经是三十年之后了,依旧是蔚蓝的爱琴海,依旧是蓝色的三桅船,这构成了非常丰富的意向,即是旅程的开始,又是旅程的结束,如歌如诉,悠远而又神秘。
  
  我们的主角A先生应该有名字的,不过整部电影都没人叫他,只在他童年的家中,我听到他妈妈似乎称他作:艾里,与A的发音也差不多。A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导演,来到希腊出席他的电影活动,似乎是遇到了宗教方面的冲突,我说了几个似乎,因为解读大师的电影的确要费一番功夫,我是看了两遍才明白到“似乎”的程度,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愉快的观影经历,好像洗了一个牛奶浴,不妨再洗一遍温泉浴,如果有机会,还要再洗一遍,我看国内的一些资料,除了翻译的,就是瞎蒙的,所以我愿意详细介绍一下剧情。
  
  A先生从希腊开始,去到玛纳吉斯兄弟的出生地,现在属于阿尔巴尼亚的一处地方,在上世纪初,当玛纳吉斯兄弟刚刚开始他们的电影生涯的时候,整个巴尔干半岛还属于一个国家。A先生在过境的时候搭载了一名寻亲的老妇,并目睹了外出求职的民工潮,出租车司机的生命感慨,让天空布满阴霾,这就是现在的巴尔干,依旧贫穷、动荡和忧郁。
  
  A先生在布加勒斯特电影资料馆,认识了三位一体的漂亮女士,称其为三位一体是因为,其后她还作为塞尔维亚的寡妇以及保管员女儿分别出现,这让电影显得有些迷乱而又充满感伤。A先生在康斯坦萨了解到了玛纳吉斯当年被放逐的经历,那是一段政治悲剧,电影中的A先生身临其境地被蒙上双眼,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临到行刑的时刻才被改判为流放,于是A先生搭乘一艘运载列宁巨像的货轮,沿着尼罗河,来到了贝尔格莱德。
  
  A先生自己的故事被非常巧妙地安插在布加勒斯特的火车上,他在站台上看到了他年轻的母亲,并跟着她回到战歌阵阵的故乡,那是二战刚刚结束,他们是温馨的中产阶级的大家庭,爸爸从集中营回来了,45年新年快乐,伯父被共产党带走了,48年新年快乐,委员会的人搬走了床和钢琴,亲友们最后一次合照,妈妈催促着:艾里,快来,大家都在等着你,画外音说着,是的妈妈,我就来了,于是我们看到了童年的A先生走入画面,忽闪着忧郁的大眼睛。
  
  A先生在贝尔格莱德的朋友尼克,带他见了一位电影活字典,终于知道了三卷胶片的下落,原来,由于胶片使用了古怪的配方,现有的冲印技术无法让胶片显影,所以,他们委托了萨拉热窝的一位专家,而萨拉热窝,正是水深火热的战区,谁也无法联系。尼克知道A先生一定会去,于是找来了一名塞尔维亚妇女作为向导,他们连夜穿过封锁线,划着小船来到荒芜的塞族村庄,男人都死了,房屋损毁,当A穿上她丈夫的衣裤,这可怜的妇女以为回到了从前。
  
  虽然我们都知道萨拉热窝是战乱中心,不过当A先生出现在萨拉热窝街头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被凋敝的城市景象所震惊,看过《钢琴师》的朋友可能还对那些废墟有些印象,萨拉热窝,与那景色也差不多。人们每天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提水,在战斗过后,人们举着手缓步走出建筑,收拾倒在路边的尸体。上天赐给萨拉热窝的礼物就是浓雾,水汽让视线受阻,于是人们可以来到户外,充分享受虚拟的阳光,他们举办室外交响音乐会,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诸如此类,优美的乐曲贯穿在电影的后半段。当老人终于找对了配方,看着洗出的胶片,A先生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跟着老人一家外出享受浓雾,散步到郊外,不成想遇到了巡逻队,最可悲的悲剧发生了,电影在这里完全是定格的,只有浓雾,画外音是小孩子欢快的声音,巡逻队的汽车声音,老太太哀求的声音,母亲惊呼的声音,枪声,枪声,枪声,透过浓雾显得如此遥远,把尸体扔进河里的水声,没有喊叫,没有哭泣,只有枪声,一家六口,无一幸免。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在安哲罗普洛斯的故乡观念里,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被他看作是望乡,当列宁雕像睡在货轮上缓缓驶过河流,岸边的人们好奇地跟随着,这是他的乡愁;当塞尔维亚的寡妇劈掉了小船,试图羁留A先生的时候,那也是他的乡愁;阿尔巴尼亚的老妇站在空旷的广场,或者小A的一家欢快的新年聚会,都是一样,这些东西指向一个精神的标志,那就是玛纳吉斯兄弟的电影,在影片的开始放映的,是年代久远的影像,巴尔干一个村庄的纺织情景,老人和妇女,代表了这个乡愁的根源和历史记忆。
巴尔干半岛的若干凝视
2008-01-10 15:14:38   来自: Kong (上海)
Vlemma tou Odyssea, To / 尤里西斯的凝视的评论
  导演为了寻找三卷希腊的第一部电影的胶片,走遍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在这场生命之旅中,安哲罗普洛斯将自己与电影中的那个导演融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他个人对电影、政治和国家的情怀。安哲罗普洛斯的这部电影有着高度的艺术含金量。他的作品虽然探讨的都是国籍、边界和身份等问题,但看起来却没有塔科尔夫斯基的电影那般艰涩。而且他的电影有着浓厚的个人风格,他最喜欢用长镜头去拍摄。在这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全片只用了80多个镜头。
  
  在影片的一开始便是一个长达两分钟的运动长镜头。在这个长镜头中,导演利用巧妙的场面调度和缓缓移动的摄像机,使画面展现出一种诗意的浪漫。摄像机从片中的导演和他的朋友慢慢的移向那艘渐渐远去的蓝色帆船,直至帆船从画框中消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帆船其实原本是在他友人的回忆中出现的,安哲罗普洛斯却将它和那个导演出现在同一时空之中,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本片中还会多次出现。他在表现回忆时没有使用闪回的技法,而是将处于现在时空的人重新回到当时真实的历史时刻,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去在现历史。这里没有好莱坞式的蒙太奇,只有欧洲式优美的长镜头和精湛的场面调度。
  
  安哲罗普洛斯善于探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上面提到的他用一个运动的单镜头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也打破了时间的直线运行方式,让人物在不同的时空里自由穿梭,从而达到一种更加意义深刻的艺术效果。
  
  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场景是影片行将结束时的那个长达两分钟的静止空镜头。主要说的是片中的希腊导演和他朋友一家在一个下着浓雾的宵禁之夜散步时,突然遇见一群士兵,最后他朋友一家都死于士兵的枪下,此时安哲罗普洛斯没有用镜头直接去体现这一场景,而是随着片中导演的视角而停住。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的只是被雾笼罩着的白茫茫的一片,而且画面是完全静止的。他朋友一家被害的整个过程全部用画外音响去表现,这时音响就成了表现这一场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在寂静空旷的广场,一声声枪响就像那子弹从电视机屏幕中飞了出来,直接射入观众的胸口一样,让人感到无比震撼。这种画外空间的运用不但起到扩展空间的作用,更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使得影片更加富有表现力。
  
  音乐虽然对于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来说不如他的镜头那么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电影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他的老搭档Eleni Karaindrou谱曲的音乐使得我们即使对影片的时代背景不甚了解,也可以被音乐渲染的那种意境所感动。
说明: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是在网上找不到rmvb版本的,电驴下载又太慢,现制作出来发布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喜欢。我做种时间一般是夜里,至少4天。另外:我正在做当年和这部电影一起一争高低并且获胜的库斯图利卡的《地下》电视版(300分钟)的字幕,好了之后就可以与大家共享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冬日暖阳 金币 +15 不管你是否接受 红包敬上! 2008-12-25 03:11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18 21:38